科技兴林 为上海增绿添彩
发布者:张燕 发布日期:2005-12-22 点击次数:848946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需要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生活在森林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园林城市中;即将于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也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当前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树种单调、景观单一、色彩不够丰富的现状,有必要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运用现代林业技术,增加春秋两季的景观树种,逐渐实现乔木、灌木、地被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城市景观,将上海建成一流的生态景观城市,迎接世博会的召开。
上海城市森林季相变化少的原因
1、苗圃生产的品种比较单一。
据初步统计,目前上海郊区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林业苗木基地共有964个,总面积为227287亩。与2002年5月调查数据相比,增幅达86%。上海苗木生产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各苗圃生产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常规造林树种为主,新优品种、尤其是开花树种及彩叶树种缺乏。据对各树种出圃量统计分析,常绿乔木圃存量以香樟居首,其余依次为女贞、广玉兰、雪松、金合欢、杜英等;落叶乔木以银杏为最多,其余依次为水杉、垂柳、重阳木、栾树、无患子、香花槐等;花灌木主要有红叶李、迎春、垂丝海棠、紫荆、玉兰等。
2、上海地区乡土彩叶、观花树种较少。
上海地区落叶树种约为二百多种,其中包括了枫香、乌桕、银杏和一些槭树科树种等公认的秋季色叶树种。另外垂丝海棠、紫荆、黄馨等观花树种也都在绿化中被广泛应用。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却感到看不到秋色,尽管上海地区能呈现不同程度秋色的树种不算少。但秋色较好者仅约20种,其中在本市绿化中较多见到的只有7—8种,且很少有一个种的单株大到或群体多到足以在一定的视野内起到主景的作用。这是上海绿化中难见秋色的一个原因。
昼夜温差小不利于积累糖分,形成花青素,是上海缺少秋色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大多数秋色树种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而上海地区土壤绝大多数是中性偏碱,使可供选用的树种范围大大缩小。
3、彩叶、观花树种较常规造林树种适应性差、价格高。
大部分彩叶、观花树种生长较慢,对温度和土壤要求较高,管理较其他常规树种要精细,因而价格不菲,大规模造林中难以大量种植。
4、引种技术尚不成熟。
上海林业持续跨越式发展,在大规模工程化造林中缺乏统筹规划,造林技术标准尚需完善。在树种选择上出现常绿树大量种植,乡土树种受到冷遇,彩叶、观花树种少量点缀的现象。由于本地的树种色彩较为单调,新奇度不足,因此要依靠从国外引种。但一方面对彩叶、观花树种的资金投入不足,时间上滞后;另一方面不少引进的彩叶、观花树种的种子发芽率低、大部分的彩叶乔灌木偏爱酸性土壤而上海地区绝大多数是中性偏碱,引种培植技术储备尚嫌不足。
为上海增绿添彩的几点建议
1、加大引种驯化力度,重点推出几种适生性彩色、观花新品种。
上海的树种资源比较缺乏,引种是增加树种的主要手段。应该加大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生态环境类似的地区引进彩色树种的力度,且必须在引进种子的同时应用生物技术加快繁育的进程,力争 3—5年内能推广几个适应性强的彩色树新品种。
2、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的开发利用研究。
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林业科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我国树种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园林之母”。然而,许多野生新优花木沉睡深山,寂寞无人问。不少原产于我国的花木品种流到国外后,经培育改良成为新的优良品种;反过来,我们要化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因此,收集各地的野生花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予以保存,并进行相应的鉴定、分析非常必要。还要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利用这些丰富的种源,培育出新优花木品种。种质资源收集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工作,应由专业技术部门为主进行。目前,由上海市林业总站负责建设的上海森林植被种质基地巳从国内外收集金边埃比胡颓子、花叶十灯台树、金边构骨叶冬青、花叶胡颓子、红叶石楠、红叶椿、美国红栌、新含笑等几十种观花观叶树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引种观察,有望为城市森林建设利用。
3、开展先进实用育苗技术研究,降低育苗成本。
这几年,市场炒作较热的北美红栎、北美枫香、红花七叶树、国王枫、紫叶加拿大紫荆、金莲花、花山茱萸等彩叶树种及观花树种,由于其种子均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在绿化中大面积运用成本太高。因而有必要开展快繁技术研究,降低育苗成本,使那些表现好的“洋树种”能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如可采用“容器育苗”的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培育和驯化,使它们尽早适应上海的土壤和气候环境。
4、建立专业的观花观叶树种培育基地。
将生产条件较好、技术力量强的苗木基地,改建成专业的观花观叶树种培育基地,专门种植培育引种基地筛选出的优良观花观叶树种。目前可考
--来源:【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