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人生--记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主任张海平
发布者:杨振宇 发布日期:2004-05-26 点击次数:742501
有这么一项光辉的事业,它以“绿我山川,美化家园”为宗旨,用汗水浸透4000余亩荒凉的沙滩,终于打造出绿色盎然的山川秀美源头工程———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有这么一个精彩的人生,他从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花木开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就一番事业,让人生如兰花般幽香美丽。选择这个事业,演绎传奇人生的就是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主任张海平。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眉县槐芽镇享有“西部兰花生态园”美称的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整个人便陶醉了。苗木郁郁葱葱,百花争奇斗艳,500亩的水上乐园波光粼粼,竹楼下二三个人正在悠闲垂钓,2300平方米的组培楼内,植物组培技术让人叹为观止,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以蝴蝶兰为主的160多种名贵花卉更叫人眼花缭乱……目睹这一切,常人实在难以想象,这个我省惟一的“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竟是张海平带领一帮人从沙窝子里“刨”出来的。
1985年,张海平从西北林学院毕业,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育苗生涯。创业是需要胆识的,更需要有对商机的敏锐洞察力。在大多数人还只注重温饱的年代,张海平就发现了苗木花卉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一无场地,二无资金,三无人员的情况下,他艰难地创建起了宝鸡市绿园工程公司,并贷款3万元,只身下广州采购花木,然后蹬着三轮车在宝鸡市叫卖推销。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市场逐步打开,公司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1996年,张海平又一次迎难而上,租下了槐芽林场260亩沙土地开始建苗圃。当时的槐芽林场步履维艰,由于沙地的水分流失问题很难解决,种下的树长到屋檐高就不长了,几十名职工只好伐树种粮。接下260亩沙地后,张海平带领大家开始大刀阔斧地治理。刨树根、除蒿草、开荒地……饿了吃个冷馒头,渴了喝几口凉水,晚上就蜷缩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连附近的农民也感叹:“这苦我们农民也吃不了!”数月苦战之后,张海平定植了140亩的苗木,播种下120亩小麦。冬去春来,当张海平的汗水浸染了沙土地后,沙土地上生出的绿色希望也滋润着他的心,并成为他不屈奋斗的精神动力。1998年,苗圃的面积又扩大了300亩,随后,在宝鸡市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苗木基地初具雏形。
渭河滩上的这片绿色越来越郁郁葱葱时,张海平的艰苦付出得到了回报。1999年8月,省上决定出资扶持这里的发展,力争3年内将其建成集“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为一体的国内一流、西北领先的现代化苗圃。2000年10月,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5600万元,将这个育苗基地建设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种苗基地。
面对更大的挑战,张海平更加坚毅。几年过去了,如今的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集苗木花卉科研、生产、观光及绿化工程设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苗木繁育企业,其经营面积达到4100亩,建设温室大棚4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名贵花卉蝴蝶兰的全自动电脑控制温室大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300平方米的组培楼属国内一流;目前中心已繁育苗木花卉450余种1100多万株……2003年,中心实现产值2200万,即将竣工的自动化育苗生产车间和另一个现代化温室大棚投产后,苗木产量可以达到6500万株。
在苗木繁育的同时,张海平也打出了生态旅游牌。2002年9月,他们以“西部兰花生态园”为品牌,开园接待游客,目前已建成水上娱乐垂钓园、高科奇观园、百果采摘园等7个园区49个景点。2003年,其游客数量达到3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6万元。今年4月9日,一个特大喜讯让张海平和所有员工兴奋不已:中心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如今,张海平的人生之花已愈开愈艳,如他在沙土地上培植绿色希望一样。品味他幽兰般的人生,让我们再次领悟了那个朴素的哲理:甘自苦中来!
--来源:【陕西日报】